范勃院长应邀为湖北美院“赋能创新”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讲授开班第一课

8月21日,应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邀请,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教授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为湖北美术学院“赋能创新”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讲授开班第一课。范勃以“中国高等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题,从“结构性变化——高等美术教育的时与势”、“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对标建设中探索自主发展路径”和“湾区艺术创新系统——以特色发展面对未来挑战”三个部分,分享了广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改革思路与想法。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周峰及中层以上干部出席参加培训班。

在第一部分“结构性变化——高等美术教育的时与势”中,范勃从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等艺术教育对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三个层面分析了当下高等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态势。通过层层深入剖析,指出了大学必须主动承担起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并积极融入这一战略部署,朝着“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接力奋斗;美术院校应该是推动艺术创新、艺科融合和原创艺术设计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当前艺术院校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在新一轮学科竞争中确立优势、谋划未来。

在第二部分“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对标建设中探索自主发展路径”中,范勃主要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申博筹备以来到申博成功的建设经验,特别是具体的建设思路、举措及取得的成效。他强调,广美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等整体提升的集中体现,同时对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开始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艺术院校转变。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广美理应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改革姿态步入新时代。

在第三部分“湾区艺术创新系统——以特色发展面对未来挑战”中,范勃从广美在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之后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入手,展现了学校响应新时代新发展需求的新历史使命,以“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谋划未来发展,基于社会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努力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贡献新的“广美经验”。“湾区艺术创新系统”包括了社会技术创新、艺术科技产业、艺术城乡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生活、视觉文化传播六大动态创新集群,是在资源共享、人才互动的条件下,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探索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文化社会高度同频、深度对接的创新发展路径,是湾区艺术与科学、设计与产业、教育与社会面向未来、共享共生、互惠互利的创新系统。同时,学校紧紧围绕湾区艺术创新系统的构建,抓住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核心指标,通过召开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会、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科研创新工作会议、人才工作会议四个专题工作会议,系统推进改革,打通学科专业建设的堵点难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湾区艺术创新系统”

六大动态创新集群简介

1.社会技术创新

基于设计教育的迭代发展,广州美术学院探索布局“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设计”新兴研究领域,成立“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新型平台机构。社会技术系统作为一个“管理学”领域的概念,强调的是技术进步和人的行为之间存在的某种因果关系,社会技术系统设计非常具有挑战性地把这一“因果关系”作为设计对象,充分利用设计思维去实现组织转型和文化构建。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以所有造物活动的共性思维特征为线索,充分理解设计实践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启发教育思想、引领设计实践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综合开放平台。通过加强“价值教育”,诠释、探索和做实新文科教育的内涵、创建新文科教育的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开放平台”,打破学科间、学校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探索一条社会参与办学和高校服务新模式。

2.艺术科技产业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州美术学院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聚焦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重大战略和需求,在“艺术+科技+产业”交叉融合的语境下,以“艺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发展路径,建构艺术、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双向赋能的跨学科发展新模式。2022年,广州美术学院联合李泽湘教授和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创建了以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是探索“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双创人才培育模式的迭代发展,全力打造从“设计人才培养”到“项目孵化”再到“创新创业”的全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学校组建了包括设计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心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重新构建了“设计+工程+科学+商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设计、人文、科学、工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贯穿至每门课程中,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思维、科学思维、设计表达及发现和定义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团队协作融合多学科知识探索和迭代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深刻理解人文、商业和伦理的基础上推动产品方案市场化。达芬奇创新学院通过实施跨学科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工程与科学思维的复合型创新创业设计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经济湾区、产业湾区、科技湾区、人文湾区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艺术城乡建设

面向未来,广美将围绕湾区艺术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建设未来城市创新研究院、乡建研究院等集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跨学科融合、开放共享的艺术城乡建设资源体系与平台,推进城乡多方互助协同创新发展,塑造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质量城市与乡村。


4.文化遗产保护

广州美术学院紧跟国家关于文物科技创新的政策指引,坚持艺科融合,全面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借助广州美术学院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业优势,利用艺术学院专业特长,以培养通晓科技又熟谙文化的复合型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人才为培养目标,在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理念下,打造针对艺术品和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技术强调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将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跨学科、跨专业协同合作,利用区块链+Web3.0+GIS的一站式技术环境,开展艺术品数字孪生与保护计划,深度挖掘艺术品的研究价值,研发保护与修复数字化体系。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强调以数字孪生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深耕元宇宙概念,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构建等一系列前沿创新技术,充分利用HBIM、激光雷达、近景摄影测量等成熟工具,开展针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与保护计划。

5.文化创意生活

依托学校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优势,学校组建了以广州美术学院湾区空间创意产业研究院、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平台,孵化出了设计之春、岩设计等一系列文创新IP与新势力,全方位、系统深研现代生活各项要素、形态与趋势,创新文化创意领域智力资源的输出模式,致力于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学校以一流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创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搭建校内校外联通的开放文化创意实践平台,集聚创意要素,践行美育精神,矢志担当湾区美育事业的播种者;学校立足国家区域文化战略与文化自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活化中国画、书法、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领域,积极回应新一轮科技浪潮,探索构建具有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东方美学”文化创意体系,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探索者。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制造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拓展与升级,进一步激活广美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办学特色与内生活力,高质量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视觉文化传播

在科技催生新媒介、商业化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深入的叠加作用下,文化传播的视觉转向已成为多方共识。在未来,多元化发展的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种超越语言障碍与地理隔阂的叙事方式,将在塑造精神文化的共同体、促进艺术文化交流、凝聚全球共识等领域持续发挥其显著的影响力。视觉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主导因素,正加速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中华文化艺术也将在与世界艺术体系的互动中逐渐实现艺术生态链的系统性创新。在此背景下,学校以艺科融合、跨界多元的国际化教育和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教育为引领,力求进一步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前瞻性培养和粤港澳三地艺术教育资源的创新性集聚,打造湾区艺术教育与视觉文化传播高地。